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食品与生活》 > 2006年第6期
编号:11125960
童年的端午节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6月1日 张法良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106KB,1页)。

     一阵五月的南风拂面而来,我仿佛又闻到了粽子的清香,看到了家宴的喜庆,听到了龙舟竞渡的鼓声……

    生我的那个小镇是洪湖岸边的一颗珍珠,楚国的心脏地带,端午之风尤盛,其隆重与热烈仅次子过大年。端午节在时令上也尽如人意,因为此时,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,麦子、油菜已经收割完毕,水稻、玉米等大秋作物也已播种结束,这对于占中国人口90%以上的农民来说,是一个相对的小农闲。从过了年到现在,已经又有4个多月没有好好玩一玩了,加上麦子、菜籽刚卖了,手上又有了活钱,在这个时候,轻轻松松、欢欢喜喜,热热闹闹过个端午节真是天顺人愿,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一进农历五月,家家户户就像忙年一样准备过端午节了。淘小麦、磨面粉准备做包子;剪粽叶、泡糯米准备包粽子;杀鸡宰鹅、买鱼买肉准备端午节家宴;咸鸭蛋早已腌好,雄黄酒、艾蒿也是少不了的,否则,就少了端午节的氛围。

    被大人称作“小把戏”的我们更是特别喜欢过节,而且端午节也像过年一样,过得特别长,初五为小端午,十五为大端午,二十五为末端午,吃粽子、吃咸蛋,吃包子、打鼓泅(游泳),看龙船,快活极了。当然,大人们也吩咐我们做一些事情,剪粽叶啦,洗咸蛋啦、割艾蒿啦,上姑母家去接客啦,这些都是我们最乐意干的事情。

    粽叶,各地有各地的,就地取材,在我们洪湖是用一种长在湖边的芦苇叶做的,叫寮叶。寮者,茅也。嫩叶可包粽子,老叶用来打斗笠,杆子用来打芦席或做柴烧。端午节前两天,我们就相约去到几里外的芦苇荡去剪寮叶,一会儿就剪一竹篮,自家用不完就拿到街上去卖。初夏的芦苇,一眼望不尽的青纱帐,齐刷刷、青幽幽,和风过处,苇浪千叠,一浪未平,一浪又起,起伏一致,整齐划一,像天安门前的万人团体操表演一样美丽壮观。芦苇荡里还藏着许多麂子,野鸡、野鸭,运气好,还可以捡几个野鸡蛋或野鸭蛋呢。寮叶剪回来后,用开水煮一下,一是消毒,二是使寮叶变软。大叶子一片包一个粽子,小叶子两片包一个粽子,要的就是寮叶的那个清香味。包粽子是一门技术活,一要包得紧,二要包得快,三要包得好看,包成一个漂亮的三角形。我母亲一分钟可以包一个,五个一连,每次包几百个。粽子包好后,全部煮熟,放到一个大木盆里用冷水浸着,可以几天不变馊。冷粽子特别甜,清香味更浓。粽子的花样也很多,有纯糯米的、掺红枣的、掺红豆的、掺香肠的等等,根据人的口味而定。包子也是家家户户都要蒸的,有肉馅的、有菜馅的、有豆沙的。艾蒿到处有,拿把镰刀,一会儿就割一捆。几根一扎,插在大门上避邪驱蚊,端午节过后,艾篙干枯了,用来泡水洗澡可以止痒疗疹。洗咸鸭蛋也是一个轻松有趣的活。咸鸭蛋早在两个月前就腌好了,母亲平日舍不得拿出来吃,非要等到过端午才拿出来吃不可。洪湖的鸭子放场大,食水充足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106KB,1页)